全校师生:
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新时代精神,促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24年3-6月举办“赛莱拉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内选拔赛(原名: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具体事项通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三、赛事简介
(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是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教育部负责组织。
(二)参赛项目将获得项目辅导、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获奖项目优先入驻大学城校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优先推荐参加国内外创新创业训练营。
四、赛道、组别和对象
校级初赛分为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和课程赛道。其中,主赛道分为本科生创意组、本科生创业组、研究生创意组、研究生创业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产业命题赛道根据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上公布的命题方向为准;课程赛道在校级初赛中不分组。
(一) 高教主赛道
1. 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 “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 参赛方式和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 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三个类别。国际参赛项目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可根据当地教育情况适当调整学籍和学历的相关参赛要求。
(3)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3. 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本科生组
(1)创意组
i.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ii.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iii.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i. 参赛项目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ii.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即 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iii. 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研究生组
(1)创意组
i.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ii.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iii.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i.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ii.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iii.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主要目标
不断拓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时代内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将个人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2.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2)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
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3)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 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 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i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ii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i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ii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i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ii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三)产业赛道
1.目标任务
(1)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
(2)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3)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产业急需,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参赛项目类型
(1)产教协同创新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2)区域特色产业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举办地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3. 参赛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 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 2019 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4年8月 15日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4)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4.赛程安排
(1)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企业申报的产业命题进行评审遴选,将入选命题进行公布。
(2)我校在该赛道的赛程安排,将在命题发布后,根据上级单位的通知做进一步安排,具体另行通知。
(四)课程赛道
课程赛道单列评审,面向学校2024年修读《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学生开放报名。团队中至少50%以上的成员须为2024年修读《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学生,且只能在授课班级内自由组队,不允许跨授课班级;团队中其他成员可以跨年级。同时,团队成员须满足本通知关于参赛对象的要求。该赛道报名参赛时间截止至5月6日中午12:00,由任课教师推选优秀项目参加校初赛(选择该组的参赛团队须同时勾选主赛道、红旅赛道的具体参赛组别,便于后续推进赛事)。
五、参赛形式
(一)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
参赛者按照自愿原则自行组队,鼓励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以团队为单位参赛,团队总人数为3至15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五年内的毕业生,参赛成员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
(二)课程赛道
参赛者按赛道要求组队,团队成员50%以上的成员须为2024年修读《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学生。团队总人数为3-8人。若晋级校赛,可增加人数为15人。
六、参赛要求和说明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 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项目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六)学校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创青春”项目、校友创业项目等报名参赛。
(七)个人参赛者可加入校赛组队微信群进行组队,组队后以团队形式报名方可参加比赛。工作人员将协助匹配项目或人员。欢迎其他高校参赛者加入。
(八)鼓励团队自行联系教师指导项目。指导老师人选包括但不限于我院公布的校级创新创业导师名单(附件4),但项目第一指导老师须为我校在职教职工,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5名。
七、日程安排
(一)校初赛
1.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5月6日中午12点前)
(1)提交以下电子材料
团队报名表(见附件1)、商业计划书(见附件2)、路演PPT(参考附件3,路演PPT相比网评PPT要精简)
(2)电子材料提交指定邮箱: zhl_2024@163.com
邮件主题命名格式为:“互联网+大赛+报名赛道+项目名称”。团队报名表文件名格式为“互联网+大赛+项目名称”,商业计划书文件名格式为“互联网+大赛+项目名称+商业计划书”,路演PPT文件名格式为“互联网+大赛+项目名称+路演PPT”。
(3)网络报名(5月中旬)
电子材料需同步提交大赛网络报名系统,必须于系统开放之后(5月15日开放)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报名,否则视为放弃本届大赛资格。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
2.课程赛道(5月6日中午12点前)
(1)提交材料
课程赛道初赛报名材料由任课老师具体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发布的课程说明进行操作,每个教学班原则上可以推荐不超过1个项目参赛,如有特殊原因要推荐超过1个项目参赛的,请附上推荐原因。各教学班的推荐工作须在5月6日中午12点前完成,推荐项目为参加校赛的项目。
非推荐项目的报名资料无需发送到邮箱,仅需在互联网+官网上完成报名登记。
(2)电子材料提交指定邮箱:kc_2024@yeah.net
(3)网络报名
所有团队的报名材料需同步提交大赛网络报名系统,必须于系统开放之后(5月15日开放)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报名,否则视为放弃本届大赛资格。
(二)校复赛(拟5月下旬)
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课程赛道(拟5月下旬)采取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拟评选出各赛道的前3名进入校决赛,复赛阶段将按照参赛数量的比例产生各赛道的铜奖。
(三)校决赛(拟6月上旬)
采取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拟评选出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课程赛道的金奖和银奖项目。
(四)推荐参加广东省复赛(拟6月下旬)
各赛道根据省教育厅核定的推荐名额,根据评委意见和校赛排名,决定推荐项目。
八、奖项设置及说明
奖项分为教育部、广东省和学校奖项,教育部、广东省的奖励内容以上级文件为准,详情可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了解。
(一) 学校奖项
校赛奖励不叠加计算,按最高标准给予奖励。校赛各赛道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奖项内容具体如下:
1.校赛
2.省赛
3.国赛
注:参赛团队成员根据各所在学院的综合测评加分细则进行加分。每赛段都要求重新提交报名表,按各赛段提交的报名表为准。
九、其他事项
(一)报名表等附件材料。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外创业学院,回复“互联网+”,下载报名表等材料,并加入校赛咨询群。
(二)赛事咨询。有关大赛工作的相关信息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官方网站(http://gwcxcy.gdufs.edu.cn/)、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比赛微信群发布。
(三)其他校外创业大赛,如广东省“众创杯”、广州市“赢在广州”及番禺区“青蓝计划”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将以本次“互联网+”校赛阶段性赛果作为重要参考推荐项目参赛。
十、联系方式
(一)联系人:
1.创业学院:林老师、马老师,23883450
2.创业协会:
(1)大学城校区:
王喜,13076716657;王开妍,18331870311
(2)白云山校区:
戴倩婷,15014332139 ;邓心怡,13392858784
(二)联系地址:
大学城校区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办公室
白云山校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体育馆1楼C1办公室)
(三)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名称:广外创业学院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四)微信咨询和组队群:在微信公众号“广外创业学院”后台回复“互联网+”获取。个人参赛者和有招人需求的创业团队可加校赛组队群。
附件:
1.团队报名表
2.商业计划书撰写参考提纲
3.商业计划书网评PPT制作指引
4.校级创新创业导师一览表-大赛导师匹配(含邮箱)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4年5月2日